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,單在2016年便有5,437宗新症,有時更會轉移擴散到其他地方,其中約1成更會走到腹膜。以往這類個案主要以化療及標靶藥等治療,但近年研究指若大腸癌只有腹膜轉移而未擴散到其他地方,仍有可能以手術治療,加上腹腔溫熱化療,或有機會消滅癌細胞。
外科專科醫生梁家騮指出,大部分的大腸癌個案確診時都未有遠端轉移,因此能夠接受手術切除,「只要切得晒」就帶來根治的可能。而近年從闌尾癌的治療經驗看到,即使癌細胞已擴散到腹膜,只要沒有其他轉移,也可以考慮手術加腹腔化療的治療方案。
腹膜轉移或屬局部疾病
他解釋,以往見到腹膜轉移,因有一個地方有,全部都有的槪念,而且癌細胞在腹膜就好似整個客廳地氈黏滿香口膠般,要完全清除難以做到,即使做手術也未必能夠斷尾,故一般也會以化療及標靶治療等處理。但現在若只有腹膜轉移則可能仍算是局部疾病。
其實腹膜是一大片包裏着腹腔器官如胃、肝臟、腸臟等的薄組織,傳統槪念是當癌症擴散至腹膜,便多屬第4期癌症,無法根治。除了大腸癌外,胃癌及卵巢癌等也容易出現腹膜轉移,而闌尾癌更是腹膜轉移的「常客」。
梁醫生表示,闌尾癌的特性是多數只會擴散到腹膜,很少蔓延至其他部位,最近他便為一名年約70歲、患闌尾癌並擴散至腹膜的病人,進行手術加腹腔溫熱化療。
手術歷時20小時預後樂觀
由於病人腹腔的大網膜、小網膜、腹膜小囊,以至肝臟表面亦有癌細胞,因此需要以手術進行仔細清除,並要切除膽及脾臟等組織。整個手術連化療花了近20小時。梁醫生預期,這名病人預後情況樂觀,有機會能夠得到根治的結果。
梁醫生稱,腹膜癌患者能否接受手術,要視乎身體狀態,以及清除癌細胞的成功率而定,慣常會參考腹膜癌指數(Peritoneal Cancer Index, PCI),指數是根據腫瘤位置及大小等計算分數,最低為0分,最高為39分,而愈高分即愈嚴重及難清除。
他說,一般若分數在20或以下,都值得考慮做手術的可能性,但有時即使低分亦未必可以做手術,例如腫瘤太接近重要血管,令手術變得不可能,因為手術的目的是達到完全清除(CC-0)或殘餘癌細胞不大於2.5毫米(CC-1),否則便算是失敗。
灌注化療藥物入腹腔
由於手術只能清除內眼見到的癌細胞,對於一些腹膜內的微小癌細胞,就需要利用腹腔化療處理,可於切除手術後即時進行,也可以在腹腔放置導管,以便日後灌注藥物之用。
梁醫生表示,腹腔溫熱化療是把加熱至420C的化療藥物,灌注入腹腔,令所有器官也能接觸到藥物,藉以殺死看不到的殘留癌細胞,而這種治療對身體其他器官的影響及副作用也較少,故可使用更高的藥物劑量。
他估計,約有1成大腸癌個案會出現腹膜轉移,即每年大約有500宗個案,但若病人有其他轉移,又或身體狀況不許可,便未必適合接受手術,需要化療及標靶藥物等治療。
——-
切除腸道清除腫瘤
沒有遠處轉移的大腸癌,通常也可以接受手術。梁家騮醫生指出,大腸癌切除手術的風除不算高,而手術一般也會把整截腸道切走,例如若右邊腸道有腫瘤,便會切除盲腸至肝曲的整段升結腸,包括腫瘤及部分正常腸道,以防微小的癌細胞殘留。幸而大腸有足夠的長度,即使切除一截腸道也不會響功能。若腫瘤位於直腸也會盡量保留肛門,但有時為清走癌細胞亦要下刀,日後要利用人工造口排便。
他稱,不少大腸癌患者會出現大便有血、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,例如本來一日一次,突然變得便秘、肚瀉或異便有潺等,若能盡早發現及求醫,根治的機會也會較高,年過50歲的人可進行大腸鏡檢查,有助發現腸道病變。
摘自2019年04月04日《經濟日報》